前不久,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何婧率领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土储中心以及端州区政府有关负责人来到我校,就新校区建设项目开展专项调研。校市双方深入沟通的结果,是共同期待和合力争取新校区在今年九月动工建设。
启动新校区建设,标志我校扩容提质迎来新开始。三年前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我校将坚持“上层次、扩容量,调结构、强特色,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自此以来,扩容量和提质量这两大办学指标,与其他重要办学指标一样,进一步摆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
肇庆市委、市政府建设北岭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新高地的宏伟计划,为我校获得新校区建设用地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支持。伴随着北岭科教城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一块面积约为1124亩的建设用地在今年年初被正式划拨给我校。这个连接校园现址的地块,如同一幅巨大的空白画布,正在静静地等候我校以妙笔生花的创作,去帮助它实现华丽的蝶变。
如果说肇庆市建设北岭科教城的意图,是要依托区域内9所大中专院校特别是我校的力量,用好本土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兴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和文创基地,形成肇庆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那么我校新校区建设的目的显然与其高度一致。因为对于我校而言,建设新校区,就是为了扩大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与“改大申博品质提升工程”相匹配的校园基建格局,把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这就使得,我校新校区建设与肇庆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我校应怀着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度的初心使命,投入到新校区建设工作中。
根据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我校将在新校区新建教学大楼、教学实训楼、理科实训楼、科研平台楼宇、院系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职业教育发展中心、食堂、研究生宿舍等各种功能用房。受学校委托,建筑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团队已经拟定新校区总体规划和一期建筑设计方案。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评审会相继举行,校院两级领导、师生员工代表和校内外专家一道,对该规划和该方案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优化建议。近期,学校基建处充分吸收这些建议的合理部分,同时结合新校区用地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和限高等刚性要求,完成了规划和方案的修改完善。与之相应,新校区土地征收全面铺开,建设专项债券资金陆续到位,节能和供电供水供气等其他前期事项基本敲定,包括但不止于这些工作的推进,为新校区动工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正是基于此,市领导何婧及其同事来校开展专项调研时,与我方一起作出了期待和争取新校区在今年九月动工建设的表态。
新校区建设,是一个表明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是一件足以载入校史的大事。对此,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党的二十大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要求出发,赋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厚望和重托,是新校区建设之所以备受瞩目的根本原因所在。党和人民一直以来对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的高等院校充满期待,希望每个大学都能够不负所托、不辱使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这个逻辑,导致我校新校区建设注定要承载来自校内校外的热切期许。
就把未来新校区一栋栋新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视为我校新一轮建设发展的生动体现吧!请师生们都用勤勉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和由此获得的工作成绩、学习成绩,给予这个过程坚定的支持、美好的祝福,形成新校区建设最让人放心、最令人振奋的坚实后盾。的确,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校起,在历经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三个层次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我校就是在历届师生员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体支持下,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现在,也需要广大师生像前人们一样,给予即将挖开第一个基坑、砌起第一块青砖的新校区建设工程最至关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关心支持,唯其如此,我们共同的砚园才能建得更加姿容丰伟、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