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校秉持人才培养与创新创造的发展理念,深化科研机制体制改革,推动学术与科研交流平台建设,不断丰富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经验,书写了项目立项与成果转化的新篇章,在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结下累累硕果。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十大新闻。
一、科研项目立项成果显著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2024年,学校组织各类项目申报和评审854项,完成189个项目的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工作。获批国家级课题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获批省部级课题60项,其中8位台籍教师获得省“台师优培计划”项目立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一,经费达320万。获批市厅级及以上项目103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09项,科研经费共1591.61万元,同比增长156.2%,经费比2023年实现倍增。一年来,科研立项数量和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稳定发展势头,学校科研水平和层次得到稳步提升。
二、标志性科研成果有突破 首获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在2024年颁发的广东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我校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绩创历史新高。其中,胡文涛副校长撰写的调研报告《整合运用国际正义资源 全面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获得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等级上的突破。此次获奖体现了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成效和发展势能,标志着我校科研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战略任务上展现的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奋力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资政建言结硕果 多篇报告获上级采纳或领导批示
2024年,我校教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交的10余篇资政建言报告获得了广东省领导、省外事办、台盟广东省委员会、肇庆市委等省市单位的采纳。资政建言成果的采纳,体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运用能力在逐步提升,也标志着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作为地方高校在”思想库“和”智囊团“上的作用在明显加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彰显。
四、夯实科研平台建设助力科研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培育力度,分层次建设科研平台,加强省级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扶持校级重点科研平台,首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同时还获批肇庆市重点实验室3个。持续推进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肇庆)、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区域国别研究中心、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粤西乡村振兴研究中心、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西江流域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增强科研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开展“北岭大讲堂” 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拓宽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深入挖掘国内外优质学术资源,加快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进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学校“改大申博”战略,学校设立“北岭大讲堂”,出台《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北岭大讲堂”管理办法》,力争将“北岭大讲堂”打造成为学校的学术新高地、新名片。目前,“北岭大讲堂”成功举办21讲,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校作主题报告,促使师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领域学科前沿,进一步提高师生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六、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 农村科技特派员再出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科技厅组织开展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2024-2026年)选派管理工作,我校教师勇担起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任务,共获批立项15个团队(13个主持+2个参与),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以科技赋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驻镇帮扶421人次,带动农户数量666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43个,引进新品种26种,推广新技术25个,为当地引进项目7个,建设示范基地7个,培训农户或技术人员978人次,帮助受援对象增收24万元,稳步推进科技下乡,助力肇庆市乡村振兴工作。
七、“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省“双百行动”决策部署,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智力和科技等优势,扎实推进“双百行动”走深走实,取得突出成效。学校与四会市、鼎湖区结对共建,组建41个教授博士服务团队和33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接共建55个项目,签订“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项目20份,重点聚焦乡村产业、教育和风貌工作。科创赋能四会柑桔产业增收5100万元;与省教育厅在四会市开展“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程,与鼎湖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三名工作室”专题调研会,助力四会市、鼎湖区教育发展;建立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乡村美学工坊”创新平台及四会分部,为22条村提供规划意见;提炼7个典型案例,1个获省典型案例大赛三等奖,2个案例成果获省高质量科技成果,1个案例被省“双百行动”工作简报刊登,10余个案例得到央视新闻等10余家媒体报道,持续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八、召开国家项目申报动员会 2025年项目申报扬帆起航
2024年10月,我校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校党委书记谢冠华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强调,需要充分发挥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科技支撑体系的作用,以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等提质增效。副校长胡文涛代表学校与二级单位代表签订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2025年度各二级单位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任务目标。科学技术部统筹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时间节点及安排,做好政策解读、组织申报、项目辅导等全流程服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突破、有成效。
九、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经验获肯定 典型案例获省厅表彰
2024年,我校申报的《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四项改革”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荣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组织的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我校在广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典型案例荣获佳绩,展现出学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此外,还为我校在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对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十、加强科研机制体制改革 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2024年,科学技术部结合当前科研管理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制定或修订《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科研助理岗位聘用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流动性科研岗位设置与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文峰楼”研究机构管理办法》《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9份科研管理文件,进一步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科研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