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入人心,砚园师生热议!

本网讯  3月4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连日来,砚园师生通过多种渠道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热议两会报告。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掀起学习热议高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校党委书记 谢冠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校“改大申博”迈出实质步伐的头一年。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力推进“五育”并举和“大思政课”建设。聚焦区域发展需要,推进新工科建设与湾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新文科建设与岭南文化资源融合、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结合,推进新师范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应用导向、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匹配度,增强服务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

学生工作部(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部长 陈玉华

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汇报,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论述,为新时期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学工部部长,接下来,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当好两会精神的“宣传员”,做好两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宣讲工作,引导师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理解国家战略与个人成长的联动性,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做好学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员”,团结带领学工队伍,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用心用情做好学生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当好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员”。带头践行“一线规则”,通过调研走访、调研交流等形式,深入一线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急难愁盼”问题,把“为学生办实事”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务部部长 李妍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一系列的教育强国建设部署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举措,令我们备受鼓舞,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要求,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其中的改革要义,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的工作举措与行动方案。其次,要按照“创品牌、强特色、求卓越”的思路,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最后,要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通过产业学院、创新班等多种形式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为教育强省贡献力量。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潘林

聆听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为教育强国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科学技术部将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学校有组织科研。我们将继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加速技术落地应用‌。继续深化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继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双百行动”等社会服务项目,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我们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将政策机遇转化为科研动能,全面提升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部主持工作副部长 吴清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教育强国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将“教育强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同步印发,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会强调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广东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学科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优势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提升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携手共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让教育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基础建设部部长 古宛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等列为重点任务,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关切。人工智能教育成为热议焦点,推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代表们纷纷为教育建言献策,如通过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结合,将中国式现代化成就融入教学,激发青年使命感、以“强师工程”破解教师发展不均衡问题、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强化教师队伍,彰显基层创新活力。代表们呼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新赛道,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侯玉基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为新时代教育发展锚定航向,彰显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决心,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时代动力。面向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夯实党建根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贯穿学院办学治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等方面下功夫,共同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团委书记 马舒洁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人倍感振奋。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作为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团干,我们深刻感受到教育领域在铸魂育人、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重点推进两大工程:一是实施 "铸魂强基" 计划,深化 "三会两制一课" 与 "灯塔工程" 融合,通过 "团干讲党团课"" 青马工程・砚园班 "等品牌活动,打造思政" 金课 ",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二是推进" 青春赋能 "行动,承办好第十八届" 挑战杯 "竞赛,办好肇庆市青年志愿者学院,组织志愿者服务十五运,组织" 三下乡 ""返家乡" 实践队投身乡村振兴,在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领域培育校园榜样,讲好砚园青年故事。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落实两会部署,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青春力量,让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在青年奋斗中落地生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张志华

作为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信息化工作者,我怀着无比振奋的心情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战略擘画。接下来,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师生实际需求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精准规划和推进数智化建设,实现数智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完善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学校“改大申博”提供强有力的数智化支撑,成为肇庆高端科教创新走廊的数智化建设示范高校,在全省同类高校数智化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肇庆力量,让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 植可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以“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课程提质、实践赋能、研训融合、帮扶增效四大路径,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校内校外双循环”的教师教育生态体系,实现师范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二是优化师范专业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新模式,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三是深入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加强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引导优秀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辅导员 梁燕龙

今年全国两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专职辅导员,在教育强国征程中,我会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要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了解学生思想,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任教师 吴恩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议题受到重点关注,引发热烈讨论,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全国两会期间教育相关规划、政策与思想的提出,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将其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个人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王盛锋

在我们身边,教育改革的春风早已吹拂校园。智慧教室里的VR教学设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越来越丰富的选修课程,这些变化印证着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作为受益者,我们深知这份进步源于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也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在三尺讲台的坚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既是教育红利的获得者,更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让我们以专业知识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教育强国的画卷上书写属于Z世代的答卷!

文学院本科生 陈芷茵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让我们触摸到中国教育的蓬勃脉动。优质本科教育扩容让更多学子享有高水平教学资源,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立交桥”愈发通畅,学历与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为青年打开了多元发展的大门。站在教育变革的历史节点,我们深知今日夯实的教育基石,终将托举起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以两会为号角,青年一代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改革,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书写青春担当。



粤ICP备05008891号 ©2025 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