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办于1970年的我校,在现址办学的时间也来到了第40个年头。40年的重新起步,40年的艰辛创业,40年的风雨无阻,40年的砥砺前行,使得我校旧貌换新颜,以蓬勃发展的英姿屹立于南粤大地,成为广东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
1978年,当大江南北涌动着祖国踏上改革开放征程的喜悦,作为我校的前身,偏居于粤西北山区小县新兴县高村的肇庆师范专科学校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继续留在原址,还是随改革开放的潮流,东迁至城市的中心地带办学?这是一个问题。当时的治校者纵览高等教育发展大局,果断作出决定:搬。
学校决定搬迁到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市端州区,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邑,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城市。这里自古及今就是人杰地灵,风物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十分适宜办学。
在反复考察的基础上,学校选好了校址,决定安居在这个名叫将军岭的地方。将军岭位于星湖风景区的东北角,依偎着北岭山的峻峭,分享着仙女湖的旖旎,可谓翔天地之灵气,含山水之精华。优越的地理位置,怡人的地理环境,能够赋予学校旺盛与灵动的生命气息。
就是这样,随着当时的师生在将军岭下铲动第一抔土,打下第一根桩,他们在学校发展史上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与学校1970年在新兴县高村创办相比,这个里程碑同样具有引领全新征程的意义。
是的,当其时,我国正乘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道,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建设者。学校感受时代的脉博,聆听祖国的召唤,把握机遇搬迁到新的校址,以更加远大的目标,继续举办社会主义育人事业,当然就是为进一步发展揭开崭新的一页。
历史见证了,第一批来到将军岭下的师生以拓荒者的勤劳,以创业者的智慧,在这里推平斜坡,开辟道路,修整草木,建造馆舍,构筑起一个初具轮廓的大学校园,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二
自从落户将军岭之后,我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1986年,学校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当年4月2日,校园彩旗招展,喜气洋洋,来自省、市、县及港澳地区的领导嘉宾和师生们一同见证和庆祝西江大学挂牌。同时到场祝贺的省市领导寄语全体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打开学校发展新局面。
省市领导的寄语,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校的祝福和期待。在此激励下,我校加大了建设力度,加快了发展进程。从这一年起,学校的办学形势不断向好,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日渐提升。
肇庆师专和西江大学的两块牌子并列高挂在学校的大门上,直至1990年12月肇庆师专撤销,并入西江大学,成为西江大学师范部。在这期间,学校从一所专门培养教师人才的师范院校,转型成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同时兼顾非师范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多年以后的今天,这种办学格局依然是我校的基本形态。
在西江大学时期,我校各项事业均衡发展,为肇庆市实施“教育兴市”“科技兴市”“人才兴市”战略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顾这段历史时期,我们一定不会忘记,那时候的师生在办学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专注建校兴校,为学校后续发展留下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精神传统。正是这份价值厚重的精神传统,鼓舞着历届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续创造出我校今天的辉煌。
三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到了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汇之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学校自身发展产生的内在要求,都促使着我校更上一层楼。可以明显看到,学校原有的专科层次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愿景,成为世纪之交摆在我校面前的一道新题目。
在这道新题目面前,我校交出的答案是:把握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时机,整合地方高等教育资源,使学校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层次,在世纪之交建成肇庆第一所本科大学。
方向明确了,思路清晰了,我校开始了谋划,实施了行动,推进这项关系肇庆乃至粤西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前途的宏伟工程。2000年1月8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的第8天,我校隆重举行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上,我校表态:对于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充满信心,我校将高举师范旗帜,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方针,加强学科建设,决心用4至5年时间,把校园扩大到1000亩,办成万人大学,成为肇庆市乃至粤西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信息咨询的中心,成为科技兴市的重要基地,为培养更多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科教兴国、教育强省的宏图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份载入校史的校庆讲话,不仅是学校回眸过去30年来路的回忆录,更是学校面向未来、踏上新征程的宣言书。
在省、市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殷切关怀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办学条件建设加快推进,赢得了升格办学的胜利。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下达文件,同意将原西江大学、原肇庆教育学院合并建立本科层次的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
对于我校而言,这个新千年第一个春天传来的喜讯,是我校多年以来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换来的丰硕成果。
四
升格本科办学,标志着我校在教学设施、校园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发展有目标,建设无止境。升本之后,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确立本科教育的资质,提升本科教育的水平。
所谓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目的是促使学校自觉按照教育规律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培育,在2006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举办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获得国家的审核和认证。这意味着,经过努力,我校夯实了一条通向现代大学的康庄大道。
现代大学的建设,强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通过本科评估之后,我校便以现代大学的框架进行新一轮的建设,在科学布局学科的基础上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成立了14个二级学院。如今,十几年时间过去了,那14个二级学院已经扩充为18个二级学院,涵盖了文、理、术等所有的学科门类。这些学院在获得较大办学自主权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办学积极性,以至于各具特色,众彩纷呈,使整个学校焕发出强大的活力。
五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校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改革的步伐持续向前迈进。而与此同时,苦练内功却又是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没有改变的本色。
通过苦练内功,我校进一步明确定位与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理顺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赢得质量保障,突出特色发展。每一分努力,都在换来每一分收获,学校一直保持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8年6月,我校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2014年9月,我校又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我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向社会各界,向人民群众,向全体师生作出的庄严承诺。
应用型办学,贯穿了两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也就成为了自那时候起直至现阶段指导我校办学实践的核心理念。
应用型办学所指向的,是着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力量保障。在两次党代会尤其是第三次党代会结束之后,我校迅速投入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我校获评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应用型办学从成型走向成熟。同样是在2016年,我校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的好评,质量提升与特色培育相得益彰。
六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校一直都在追求更高的办学层次。应该说,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念头,自升本之初就萌生在我校的长远设想里。只不过,作为新办本科院校,当年的我校论基础和实力,与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校选择了卧薪尝胆,通过建设上质量、有特色的学科体系,为日后打赢“申硕”攻坚战做好长时间的准备。
2014年,新一届校党委优化了学校的申硕计划,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藉此,数学、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攀峰学科,教育学、工商管理、机械工程等3个优势学科,工艺美术和音乐学、电气工程和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园林学、旅游管理学等5个特色学科,在我校2015年举行的第五轮重点学科遴选中脱颖而出,组建“4+3+5”的重点学科体系,形成了接下来几年我校学科建设的基本阵式。
“4+3+5”的学科最大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与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息息相关,更在于它们把办学的过程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进程,从中获得发展的支撑和前进的动力。建设“4+3+5”学科,坚定了我校决胜“申硕”的信心和底气。
功夫不负有心。2017年6月6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包括我校在内的6所院校一起成为本批次的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至此,我校具备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准入条件,迎来升格发展的重大契机。2018年6月,我校隆重举行“申硕”动员大会,正式吹响进军2020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的号角。全体师生决心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携手与共,形成合力,共同打好“申硕”攻坚战,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结语:在庆祝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为学校搬迁至现址办学40周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自豪。带着这种自豪感,更带着学校在过去40年迅猛发展所提供的深刻启示,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迈开新步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继续耕耘。
学校重要数据简介:我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214.3亩,办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66个本科专业,面向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甘肃、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山西、云南、青海、贵州、陕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等22个省区招生,具备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人,函授生1万人,教职工1400人。拥有1个教育部批准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以“厚德、明智、博学、力行”为校训,将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同时向多科性、综合型院校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