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从窗外透来,轻轻地洒向那本满是划线和批注的《社会心理学》书上,书前的人伏案沉思,在页头页尾留下阅读的痕迹。在反复思考和研究中,研究思维像火星一样不断迸发,孕育而成。
他,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获今年我校“科研十佳”荣誉称号的李炳全教授。“灵感从不喜欢拜访懒惰的人。”数十年来,无论在科研上,还是教学上,李炳全一直把勤思、善思摆在首位。对他而言,生活中、课堂上、书本里,灵感随处可寻,只要勤于思考,就会捕捉到无限生机,转化为科研上的实践。只要看书时,李炳全手里必握一支笔,笔尖在纸上的摩挲透露出他正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会标画出重点难点,不时地在页侧或页尾进行批注。遇到困惑之处,他会查找大量资料,进行深度考证和思量,从而解决疑惑,获得新知。“我做了足够多的积累和积淀,脑袋中有一定的框架,所以每每写完一篇文章,往往能想到很多新的课题。”就是这样,李炳全在阅读著作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积累,加以自己的思考,去发现某处知识的空白、漏洞,而后从中入手,寻找到合适的科研选题。
科研路上漫漫求索,他是一路欣赏,一路开花的人。科研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过程十分辛苦,而李炳全却觉得做科研是件很享受的事。可以说,科研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会充分利用很多时间来完成科研工作,但不会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思维才能活跃。”对待科研,李炳全习惯率性而为,不为科研而科研,不受功利的驱使。他一直深信功利性比较强的科研是做不成,做不大,做不深的。当然,李炳全也会有遇到研究瓶颈的时候,但他不会长时间纠结于此,而是选择循序渐进,享受这痛并快乐着的思考过程。
在科研路上渐行渐佳的同时,李炳全会把优秀的科研成果反哺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育当中。他将科研融入教学,以对待科研严谨、专注的品质来教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的思考,在课上也会分享一些有关科研的新想法,并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除此之外,李炳全还提出一些科研选题给有兴趣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大概框架、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让他们自主思考和组织材料成文,最后帮他们作修改,引导他们研究出成熟的论文。不仅如此,他还指导了学生的很多大创项目和毕业论文等,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过不懈的耕耘,李炳全先后在在《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社会科学》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或独著出版著作十多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多项。他曾获得省级科研奖励、市级科研奖励、校级科研奖励多项,完成横向课题多项。上一年度,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7篇。
斜阳漫过窗棂,托射出温馨的色调,折射出那个熟悉的剪影,李炳全依旧在案前工作,无论晨曦中,还是夕照中,他已然沉浸在那个欢悦纯洁的思索世界中,潜心科研的方式已是他生命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追求,成为快乐源泉的内在动力,他就像一位全情投入的园丁,用热爱、期冀和理想浇灌着自己的园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下,一朵朵成果之花便正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