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校道两旁的榕树长满新叶,给砚园增添一份鲜绿的色彩,也寓意毕业学子毕业离校,踏上新征程的开始。日前,2017届美术学院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展正在进行,一幅幅笔法鲜明的国画、富有创意的工艺品、富含感情的设计……带给人视觉的享受与震撼,这些毕业创作凝聚着美院毕业学子大学四年的所获所得,四年孜孜以学的成果结晶在毕业作品中。
“今年的毕业创作可以这么出彩,得益于学院对毕业生论文要求的改革,以及我们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艺科类的学习更加注重了论文与创作的结合。”美术学院院长梁善如是说。
2014年,美术学院领导班子开始思考育人方式的改革,在毕业生毕业考核这个环节中,尝试在全省首个实行以报告及作品创作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在改革前,由于以往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但艺术类学子的文字功底较弱,出现论文质量不高,或者论文内容雷同等情况。因此,美术学院积极进行改革和探索,采用毕业设计报告和毕业作品创作相结合的新形式,要求学生综合两种要求完成毕业创作。即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是一个现实的创作作品以及创作报告,而不是以往的纯粹论文形式。通过这种改革,无疑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技能,使人才培养效果真正凸显出应用型素养。
如今,改革已走过了三年,美术学院不断完善制度和体制,毕业作品展更是一年比一年有特色,质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美术学院印刷的《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美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作品集》中,每位毕业生的作品以画册的形式被保存,并免费赠送给参展者,让学子的作品更好的得到宣传,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主动性。
毕业展体现了艺术的新观念、新形式,这和老师们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美术学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要求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还要举办自身的作品展,以督促自身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由此,教师创新作品展应运而生。2013年,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一届教师创新作品展。该展览每年举办一次,现今已举办4年,教师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激励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贡献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美术学院一直奉行着“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理念。速写大赛、素描大赛、产品设计大赛等都是美术学院的特色比赛。学院希望通过一系列赛事使学院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锻炼平台,积累经验。
同时,学院还邀请名师到美术馆展出自己的作品,每年举办各类名家画展不下百场。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味,提升专业素养。为了提升艺术生的文化底蕴,学院还聘请文学院教师前来授课,使得艺术学子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创作中。
梁善说:“除了重视专业,学院也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院实行“工作室制度”。工作室的种类丰富,设置有书法、绘画、雕刻、工艺品等工作室,学院对进入工作室不作要求限制,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选择。2016年之前,“工作室”制度只允许学生四年中参加一个工作室,为了让学生可以拓展兴趣,学院从2016年开始允许学生可以申请更换工作室,到不同的工作室中学习,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
除了以上改革,美术学院在专业改革上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与社会行业需求衔接,缺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如2013年新增了工艺美术这个专业。为了对接产业,学院率先把传统手工艺引入高校本科培养范畴,成立工艺美术专业,这一举措甚至在全国领先。工艺美术专业直接对接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与肇庆端砚、四会艺雕、高要木雕有机结合。为了更好对准市场,引领行业,学院通过外聘端砚制作大师,端砚研究专家学者等,培养端砚传人,助力端砚产业的发展,同时成立了成年大专班,吸收有端砚制作兴趣的成年人入班,对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效。
一路走来,美术学院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革新中力行,在力行中改进,勇改革,走新路,毕业生作品展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扎实成效,这是学院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学子们不懈努力,认真学习的成果。梁善希望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有所收获,迈向社会后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