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跋涉者——省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人选小记
分享到

  时针“噔”的一声指向“12”点,夜已深,但在空荡荡的理工大楼有那么一间实验室仍亮着灯,有一位老师与他的几位学生仍在实验室里捣鼓着他们的研究,他们是那么专心致志以至忘记了深夜的到来。“有时因为实验需要当场做完,我们还会一直熬到凌晨两三点。”他笑着说道,眼里看不到一丝丝劳累,反而是一种坚定,一种对化学研究的坚持和热爱。他,便是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马德运博士。自到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任职以来,他一直带领学生搞化学研究,并获得“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多种竞赛的多个奖项。

  “当初来到学校时,实验室条件并不很好,是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让我坚持下来了。”马德运回忆说。科研刚起步时,从实验器材的采购,到学生的选拔培养,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然而万事开头难,一开始马德运必须面对科研资金不足,实验条件不好,人才缺乏等困难,但他在种种困难面前选择了坚持。检测条件不足,实验样品时常在送检途中受到损坏,他与学生耗费精力重新制作,再次送检。研究领域新,缺少“前车之鉴”,他慢慢摸索。在学生的选拔上,用他的话说,“没有兴趣是搞不了科研的”。他根据学生的兴趣,对通过选拔的学生进行培养,采用“旧生帮带新生”的培养方法,不断给科研注入新生血液。在马德运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年他们的科研成果便获得了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李华军教授也是一名在科研道路上勇敢前行的人。他身兼多重角色,既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还担任统计学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尽管工作如此繁重,但他仍凭着满腔热情,申报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管理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经济学中有“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因为课题的选择不恰当一切便前功尽弃,但深谙此理的李华军仍坚持着自己的科研。身兼多职的他,时间成为他科研道路的“拦路虎”,因此李华军靠加班加点开展科研,有时会工作至凌晨。科学研究要求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李华军说:“科研是乏味,做科研不仅要吃苦,更是要承受时间的考验。”有了这个认识,李华军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充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课堂上,他提出阿里巴巴案例来解析关于投资和融资的经济问题,还用自己的科研经验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他觉得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为政府部门起到参考作用,被社会所认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前不久,马德运、李华军均入选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推荐人选,他们未来的发展计划也愈发清晰。马德运希望在科研上能从以前的注重“数量”到向注重“质量”转变,从“粗放型”到“精英型”推进,力争获得国家级的奖项。而李华军则畅言未来两三年将与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建科研团队,不断拓展理论知识,致力科研,提升自我价值。作为青年教师,他们无疑以自己的行动展示出一名青年科研者的执着、毅力、责任、品质。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奋斗者,我们学校的发展才更加充满动力。(记者 吴丹晓 林仪)

 

 

 

 


粤ICP备05008891号 © 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