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肇庆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不错成效。当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深水区,肇庆还要怎么“营”才能“赢”?西江日报深度调研组走访部门企业一线时发现,肇庆重商亲商扶商氛围还不够浓厚,商事改革、项目审批、投资管理等方面还有不少痛点堵点,硬件尚未完善,多方面形成掣肘,拖慢肇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纵观企业诉求可以看出,肇庆还须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推送精度,增进政企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流,努力把服务做到极致,谨防隐形伤害,真正留住人才、稳住企业。
1服务做到极致,莫让企业和人才外流
“诉求均得到高效解决”“高层次人才政策到期等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调研组走访调研肇庆多个涉企部门时,看到许多企业写信感谢肇庆政府部门用心为企解决困难。不过,调研组发现,目前肇庆多个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硬件条件不足,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向心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更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落户鼎湖区莲花镇的广东省亚洲牌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从动工到试投产,实际建设时长仅用6个月,彰显政府支持力度,不过该公司供应链总监李邓龙提到,公司附近的高速路口逢雨天就积水,周边公交车班次也较少,也没有红绿灯,给周边员工上下班时带来不便,并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能在葫芦山或慈云寺设个公交站点,或者在附近增加旅游停车点,不仅可以方便员工上下班,说不定还能带旺慈云寺旅游!”他说。
项目落地后的配套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这种现象在肇庆仍一定程度存在。项目供水、供气、供电要素保障不力,也让不少企业叫苦不迭。其中,肇庆高新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最高负荷同比增长28.6%,3个变电站重载,导致部分企业多次出现停电情况,造成机器损坏、经济损失。
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也在肇庆多地上演。“我们公司有个博士站,这几年招引的博士却经常留不住,公司薪资和政府补贴到手后立马走人,最多干三年。”一家高新企业负责人对此深表痛心,他认为政府人才政策未能更贴近高端人才需求,“人才驿站、人才阵地是不少,但是企业位置比较偏僻,让人家周末大老远去岩前买人才咖啡也不太现实!”他希望,肇庆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让其更具延续性、更显人性化,减少人才“补贴到手就走人”情况的发生。
业内人士建议,要想留住高端人才,肇庆须完善人才来肇后的一系列衣食住行服务,在交通出行、旅游住宿、子女就学、医疗卫生服务等给予优惠,“硬件拼不过,我们把服务做到极致,或许就能把人留得住”。
“安商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意味着政府既要关注企业的需求和问题,也要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繁荣。”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龙镇辉认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园区配套服务,提高服务企业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多跟踪关注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员工生产生活情况,主动提供贴心服务和支持,确保企业来肇投资都能够享受到“事前、事中、事后”一条龙的优质服务,勿让“无事不扰”因态度松懈变成“有事才管”。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培养人才,提供更多舞台吸引人才来到肇庆。
2强化政策引导,莫让红利成“画饼”
政策延续及变更问题不明,优惠政策不知如何申请……在采访中,调研组注意到,不少企业都提及政策宣传方面,表示如果有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就更能“定下心来”。
比如,广东鸿兴精密科技股份公司今年年初扩大生产规模,却对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申请犯了难,“不清楚该找谁,不清楚申请的材料,不清楚申请的流程。”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享受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人员面临政策到期问题,但并未得到相关政策延续或变更的指导。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服务企业过程中有时确实会出现一段真空期。
近年来,肇庆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以高水平营商环境助推肇庆高质量发展,“无事不扰”是肇庆对广大投资企业的真挚承诺。但随着落地项目不断增多,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服务断档问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政府部门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出现服务松懈、主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尽管许多企业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对肇庆的惠企政策和企业扶持力度比较满意,但有的部门没有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送政策,后续服务跟不上,需要企业找服务等细节,可能会变成城市营商环境的扣分点。
“光靠政府部门的人力显然难以承担政策精准推送、适时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这样庞大的工作量。”一名从事营商环境研究工作的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应发挥大数据思维意识,通过数据与业务的融通,为目标企业提供全周期的贴心衔接服务。如制定政策期限清单,在相应时间节点提前为企业提供政策延续或变更等方面指导,通过分层、分级、分时间的差异化服务方式,努力解决企业服务断档问题。
龙镇辉建议,政府应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让更多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地方政府则应为政企沟通搭建更多渠道,并强化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推送精准度,让更多企业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从而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真正达到“安商”目的。
粤港澳大湾区财经自媒体智库“智谷趋势”副总裁、总编辑、首席研究员黄汉城建议,肇庆相关领导不妨定期召开早餐会,邀请一批企业家餐叙,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传达和反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遭遇的难题痛点。邀请的对象很关键,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渠道,所以尽量邀请有代表性的中小民营企业。在长期的互动当中,政府亲民为民的形象相信会得到口口传播,取得“安商”的效果。
3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莫让企业单打独斗
“当初选择入驻产业园,除了看中完善的配套设施外,更是想借助园区的集聚效应,找到同链企业。”德庆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调研组,如果在本地找到合适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不仅能节省物流成本,还能更好地沟通交流。
调研组走访发现,实现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协作、共存共赢,因此,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企业彼此的交流,有助于企业从单打独斗的局面变成抱团取暖的共赢。
位于怀集县的广东高士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硅酮密封胶(玻璃胶)的研发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落户肇庆开始,该企业便想开拓线下销售市场,从本地破局,但是推进工作一直不顺利,“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帮忙对接建筑类行业协会等部门,让本地产品能够在本地市场推广应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通过协会搭建联络平台,加强供需对接,不少企业也希望能通过一些行业会展提升产品知名度,打开销路。如广宁县木格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其研发的新型的多功能微型耕耘机和分离式稻谷碾米机均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获得国家政策扶持,并纳入国家补贴项目,进而希望能通过商务局、工信局、贸促会等渠道对接广交会资源,借助“一带一路”将公司的优质农业机械产品销往海外。
供需平衡是企业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实际上,肇庆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如肇庆高新区在今年11月底上线了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区内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优化部署供需资源,协同供应与服务,帮助区内行业企业构建销售采购平台,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时平台还纳入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优化便利服务,为强链补链创造便捷融资条件。
搭建平台、联系协会,促进供需对接,有助于助力企业发展,激活地方经济增长。这也是政府部门听取企业声音,安商扶商,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肇庆在肇庆高新区试水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下一步可以将先进经验推广出去,惠及更多企业。
龙镇辉表示,企业需政府帮忙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政府的途径,获取更多信息与资源,减少在经营过程中因信息滞后和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失误和机会流失。因此,他建议,政府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信息共享,通过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促进政府与行业、企业与企业的合作。
他山之石
对企服务更细,赢商效果更优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佛山等兄弟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何经验?总结并适当借鉴其有益经验,对于肇庆更优更精细地营商以实现进一步赢商具有积极意义。
在政策宣讲方面,广州市充分发挥数据技术作用,通过定期“直播带政策”的形式,宣讲推广惠企惠民政策。从企业到个人,从产业扶持、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到机动车抵押、行政区域重点人才项目、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申报……关乎企业、群众在本地发展方方面面的政策宣讲普及,广州市联合多个部门通过前期线上线下收集企业及群众关切问题,再以直播形式定期开展“广州政务讲堂”进行政策宣讲,不仅实现各类政策零距离宣讲科普,还为企业、群众在政策申请等方面疑问提供针对性讲解。据悉,该讲堂开展以来,已开播52场,成为部分在穗企业经常收看的节目。
以直播作为优化政策宣讲效果突破口的还有佛山市。真金白银的实惠如何精准对接企业,惠及企业发展?佛山市税务局定期推出围绕税务政策及工作的直播课程,在直播过程中及时为观众答疑解惑。为进一步优化对企服务,该部门还推出“彩虹服务直播间”,通过“企业按需点单,税务定点开播”,线上定制化解答并解决企业问题,目前已为12户企业提供线上定制服务,解决问题27个,征集意见建议11条。
“彩虹服务直播间”只是该部门“彩虹服务生态”具体服务工作之一。为更好提供税务服务,佛山市税务局除了组织各地税务人员外,还从涉税服务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等群体中培育挑选税收志愿者,建立共有395名税务人员和837名税收志愿者的4支“彩虹服务”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借鉴社群管理形式和方法,分区域分类别搭建征纳互动沟通群组,服务对象包括重点税源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多类群体,覆盖12.13万纳税人缴费人,以网格化形式提供广渠道的税费咨询服务,并推发“每周税讯”,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专业的税收政策解释和税务解决方案。
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着服务企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深圳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获取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并推动解决,更好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更好地为企业解决发展问题,促进企业在本地发展。
深圳的具体开展形式为通过召开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行业协会座谈会、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建议,分析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开展行业协会商会问题意见征集办理工作,面向全深圳731家行业协会、448家异地商会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摸排制约和困扰行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关键问题,并将反映的困难问题转由深圳各区及相关部门跟进办理,建立工作专班形成速收、速办、速反馈的快速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