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 | 肇庆论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分享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image.png

  丨全面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就历史逻辑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吸收和传承数千年中华文化思想、总结和凝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就理论逻辑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素,系统总结了党的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就实践逻辑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紧扣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就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出台了一系列规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全面、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价值遵循、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使命职责、实践路径、战略部署、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高度上的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实践论、方法论上的工作实践上的部署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之问。

  丨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理论的深邃性,还彰显了时代的创新力,表现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特点,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品质,立足时代、胸怀天下的视野,总揽全局、逻辑严密的思维,体现了本体论和方法论、理论和实践、继承与创造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深化了对人类文明交流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导向,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弘扬正能量,打好主动仗。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立足新形势新实践新任务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科学解答新时代文化建设新课题,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切实抓好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遵循“两个结合”的基本要求,从“七个着力”上下功夫,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推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三是秉持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马克思主义学院)


粤ICP备05008891号 © AG尊时凯龙人生就是博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